在你身旁,我是萤火之光 |
作者: 更新时间:2017年01月20日 16:57:03 星期五 |
在你身旁,我是萤火之光 ——江阴之行心得体会 作者:俞文烨 十月末的江阴城,秋意甚浓。清早出门,微湿的屋檐勾着苍劲的树干,在朦胧远山的映衬下,渲染出一幅静谧温婉的深秋水墨画。 打破这框静谧的是房檐上响起的清脆鸟语,和着江上隐隐传来的轮船汽笛声,就像有一双素手将古城的帷幕缓缓拉开。恰好,大巴的引擎声响起,是时候了,踏着微湿的石板地,走入这幅画卷中去,走到你的身旁去。 就像每个江南小城都爱用湿漉漉的雾气去模糊行人的眼睛。领队说,这里古时是春申君黄歇的封地,因此这儿的山叫黄山。也许是移情,也许真是天气吧,随着大巴行驶过黄山湖公园,我透过水雾模糊的玻璃,仿佛看见这座江防古城的葱翠山林间,至今弥漫着春秋时的烽火。而这一路烽火在行进中又渐渐变成江阴人家屋前屋后的炊烟,变成远处工厂烟囱呼出的白烟。一路行来,自然衔接,从金戈铁马萧索到人声鼎沸繁华。 这里的繁华富裕,不止是车水马龙,是新砖白墙,更是融合先辈风骨的江阴精神,它让这片饱含血泪汗水的土地一次次焕发活力光芒。万里滔滔骤然收,扬子江畔江阴城,这座要塞凝聚着万千人的血肉与信仰,而随着时间逝去,战场变为遗址。 大巴停在了黄山炮台旧址处,这里原是辛亥革命后重新浇铸的炮台,为了抵御外侮,守住江海门户。现在,在斑驳的土墙一侧,添加了白墙黑瓦,注入了历史故事,作为了江阴军事文化博物馆。冰冷的炮台,黑白的照片,让这里更多了一丝肃穆和庄重。馆中地图上标着发生在这里的大小会战和烈士陵墓,百人急行山林的背影和战士泅水渡江时眼中的火热,或化作文字,或变做相片,汇集后铺于白墙之上,在暖色灯光的照耀下,让人感受一份沉重,明了一种坚持。而这连片的光辉中,我愈发觉得自己渺小如萤火虫。 大约是心情有所传达,在参观完海空大战纪念馆后,天空又下起小雨。寒意袭来,拢衣举伞间,我不禁想起今早路边看见的老奶奶。豆浆的热气拂去了她脸上的皱纹,只留下暖暖的笑容。这笑容在我脑海缓缓放大,又镶嵌在一张张年轻朝气的脸庞上,革命战火纷飞的年代,每一次战役胜利,每一次收到家书,每一次伸手帮扶,战士们的笑脸应当也是如此温暖明媚。现在,他们的笑容已不在,只留下一行行名字刻在碑上。但他们该是在江阴这片红色热土下安眠了。因为,理想已实现,信仰在传承。我们虽然没有见过他们的面庞,但他们的名字被牢记。而背弃信仰的人,走得再远,最后也会消失在偏僻小路上。 缓步下山时,雨越发大了,我又望向了长江,江上仍是船来船往。有的船驶入码头后再不能航行,但下一艘船又接着满载而走,来来往往,如同一场接力赛,为了同一个目标,倒下一个,另一个起来。而风起云涌的思绪终随雨水一点点渗入大地。总归是苦尽甘来,一次次炮声如雷、一回回彻夜行军后,先烈们可以静静躺在扬子江畔,枕着清风,映着光亮,笑看他们守护的这片土地和人民。 午后要离开这座城,而再次穿行在这座城市时,我还是不禁去细究每处风景,想要看见它们隐匿在背后的故事。长江大桥的水域下是否还留有沉船的残骸?绵延数里的黄山群中是否还插着新四军的旗帜?是否……这座红色城市的角落里还有荧荧光亮一直等待追随者发现,收藏? 当江阴城在我视野中渐渐被雾气隐藏。我的念念不忘,是想在归去前多汲取几丝光亮,哪怕几粒萤火之光,也足够让我照亮前方的洼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