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联动,29名职工拿到欠薪款 |
作者: 更新时间:2018年06月19日 16:21:57 星期二 |
本报讯 这边,调解工作刚做完,签订人民调解协议;那边,法官立即进行司法确认,赋予协议强制执行效力。2日下午,在区人民法院、锦北街道综治中心及当地派出所的通力合作下,一起长达半年、涉及29人的群体性欠薪事件成功化解。 张某是湖南醴陵人,在锦北街道开办节能灯加工厂。因经营不善,企业于2017年底停产,拖欠工资18万元。职工因迟迟拿不到工资,情绪激动,群体上访。 锦北街道工作人员通过处置了企业资产,发放了部分工资。剩余9万多元工资,张某以欠条的形式出具,暂时缓解了职工情绪。但之后张某去向不明。 2018年5月1日,欠条还款日到期。此时的张某却仍杳无音讯。29名职工在穷尽找人、报警、法律援助等方法后,再次找到锦北街道寻求帮助。 在这种情况下,锦北街道综治中心联系了区人民法院等部门,迅速启动“法官进综治中心”诉调对接平台,商定采取“派出所找张某—劳动保障部门安抚职工—司法所人民调解—法院司法确认”的处置机制,尽快化解欠薪纠纷。 经过近1个月的准备工作,分散在全国各地的26名职工全部办理完委托手续,委托3个职工代表处理事务。期间,派出所民警联系上张某,张某却两次爽约。6月1日下午,在民警反复做思想工作下,张某承诺1号晚上从外地坐火车到杭州。 6月2日,周六下午,张某终于从湖南老家赶到锦北街道综治中心。考虑到案涉职工多、手续办理繁杂、张某无固定居所,区人民法院办案法官赶到现场,与锦北街道综治中心共同调处该纠纷。 调解中,因张某提出的付款时间过长,职工无法接受,情绪激动。调解人员分工合作,一方面稳定工人情绪,宣传有关法律规定,另一方面单独对张某进行法律教育,告知拖欠工资可能承担的法律后果,要求其主动告知可供履行的财产,提供双方均可接受的解决方案。 后通过了解,张某在玲珑工业园区仓库里还有存货,调解有了转机。在向仓库管理员确认后,调解员做通职工代表的思想工作,最后采用仓库存货变现加剩余分期付款方式,让双方达成人民调解协议,并签署司法确认申请书,赋予协议强制执行效力。同时,张某答应处置后支付工资,不足部分,每月支付2500元。 到此,长达半年的集体讨薪得到化解。承办法官说,在本案中,债务人是外省人且在临安本地没有财产可执行或者执行不能的情况下,各职工代表单独诉讼或者共同诉讼程序复杂、成本高、时间长;而借助“法官进中心”工作平台,通过“综治搭台、公安助力、人民调解、司法确认”的欠薪纠纷处理模式,既能够提高纠纷处理的效率,又能使职工合法权益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记者 朱陈伟 通讯员 陈艳菊 王伟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