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院概况 统计数据 新闻中心 审判动态 执行信息 法庭聚焦 法院文化
欢迎访问临安人民法院网站: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微法庭”让司法服务抵达基层“神经末梢”

作者:陈德慧  临安新闻网  更新时间:2021年03月24日 08:18:11 星期三

区人民法院从2018年开始部署“微法庭”工作,“不增编、不建房,一根网线一块屏”,将互联网技术与基层治理相结合、法官专业优势与村干部农村工作优势相结合、个案调处与普法宣传相结合,让司法服务延伸到“神经末梢”,使司法为民真正扎根到基层,让法官清廉务实的作风体现在一线。该项工作从临安起步,在全市得到推广。

实现在村里“线上开庭”

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小燕(化名)心急如焚,她和某餐饮公司的租赁纠纷将在临安法院开庭。但受疫情影响,她连出村都不方便。在这种情况下,延期审理是常见的办法。在与小燕的沟通中,承办法官得知,多延期一天,对于小燕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经济损失。为了尽快帮助其解决纠纷、减少损失,承办法官指导她通过“微法庭”在线开庭。庭审如期举行,承办法官在法院、原告代理律师在家里,小燕的丈夫作为代理人在太源村村委会,三方虽处各地,却实现了在线庭审。

“微法庭”的一端系着群众,一端连接着法官。负责统筹全市“微法庭”工作的杭州市中院立案一庭庭长陈辽敏说,“微法庭”关键在于将工作落到实处,“比如,法院搭建了智能平台,但对不懂电脑、没有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来说,参与在线诉讼的难度比较大,这个时候,‘微法庭’也要能解燃眉之急。”

培养基层“法治带头人”

法官通过‘微法庭’联络沟通时,除了指导法律知识和调解外,还会有意识地作引导,让基层干部从“遇到棘手矛盾就建议打官司”的惯有思维中走出来,从而助力培养具备法治精神和法治思维的基层“法治带头人”。

板桥镇上田村村民老陶(化名)在一次烟花爆竹的燃放过程中被炸伤,光手术费、医药费、护理费就花了十几万。老陶和烟花爆竹生产商在沟通过程中产生分歧,于是找到了上田“微法庭”特邀调解员潘曙龙。

由于案件的复杂性,潘曙龙在“微法庭”后台向临安法院寻求调解工作的法律支撑。在调解当天,法官在线给予法律指导,最终明确了双方责任划分和赔偿金额,调解了该起案件。“由于法律知识有限,遇到复杂的情况调解起来很吃力,而且哪怕调解成功了,有时候最终还是得去法院打官司。现在有了‘微法庭’,法官真正直达最基层指导,我们调解更有底气了。”潘曙龙说道。

打造法治教育云课堂

在审理一起涉承包地征收补偿费用分配问题的纠纷时,区人民法院承办法官得知村里其他村民都对相关问题非常感兴趣,有较为强烈的旁听意愿,但疫情防控情况下不建议组织现场旁听。于是,承办法官决定通过设在村里的“微法庭”对庭审过程进行直播,并在判后进行以案释法。

区人民法院还对辖区范围内的职务犯罪案件面向公职人员进行庭审直播,挑选典型案例结合法官普法进行庭审点播,以庭审敲响警钟,以判决警示人心。在村社换届选举期间,依托“微法庭”普法课堂,梳理近几年周边地区在换届选举中的典型案例,重点对涉及刑事处罚、拉票贿选、恶意失信、暴力威胁等事件进行改编,情景再现并辅以释法,制作完成8集系列视频短片,以法治护航换届,助力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举环境。

首页 法院概况 统计数据 新闻中心 审判动态 执行信息 法庭聚焦 法院文化
主办:杭州市临安区人民法院 Copy ©right 2011-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临安新闻网 浙ICP备050782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