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临”距离⑥|没有书面借款协议或借条,民间借贷关系能被法院认定吗? |
作者: 临安新闻网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2日 10:38:05 星期三 |
生活中,很多出借人出于信任或碍于情面,未要求借款人出具借条。借款到期后,有的借款人采取躲、拖等方式不履行还款义务。那么出借人仅凭微信聊天记录或证人等佐证,可以起诉对方还钱吗?本文汇总了相关裁判规则、司法观点,供读者参考。 裁判规则 1.出借人没有与借款人签订合同,但是有转账记录以及催款电话录音,可以证明借款关系成立——马某燕诉高某军民间借贷纠纷案案例要旨:合法的借贷关系受法律保护,虽然当事人之间并未签订借款合同,但是出借人提供了银行转款记录和一份催款的电话录音,可以证明借贷关系的成立。案例来源:宁夏高级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 2022年11月4日 专家观点 一、电子数据属于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范畴 广义而言,电子数据是指以电子、光学、磁或其他类似手段生成、发送、接受或存储的信息证明案件事实的一种证据,包括电子通信证据、计算机证据、网络证据和其他电子数据。 电子数据是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应用的产物,作为信息世界里新的“证据之王”,其具有综合性、易变性、隐蔽性、可挽救性、微缩性、扩散激增性等特征,是来源于七种传统证据,将各种传统证据部分地剥离出来而泛称的一种新证据形式。 2004年通过的《电子签名法》第七条规定:“数据电文不得仅因为其是以电子、光学、磁或者类似手段生成、发送、接收或者储存的而被拒绝作为证据使用。”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一十六条第二款、第三款:“电子数据是指通过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网上聊天记录、博客、微博客、手机短信、电子签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信息。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录音资料和影像资料,适用电子数据的规定。”可知,电子数据在日常生活中具体表现为电子邮件、网上聊天记录、博客、微博客、手机短信、电子签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信息。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录音资料和影像资料,适用电子数据的规定。 具体到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作为证明借贷关系存在的电子数据则集中表现为电子邮件、网上聊天记录、网上聊天记录、博客、微博客、手机短信等形成或者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信息以及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录音资料和影像资料。 由于电子数据一经形成便始终保持最初、最原始的状态,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可长期无损保存,随时反复重现。相对于物证易因周围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属性,书证易损毁和出现笔误,证人证言易被误传、误导、误记或带有主观性,电子数据则更具客观性和稳定性。 但必须注意的是电子数据具有易破坏性。电子数据使用电磁介质,储存的数据修改简单且不易留下痕迹,一旦黑客入侵系统、盗用密码,操作人员出现差错,供电系统和网络出现故障、病毒等,电子数据均有可能被轻易地盗取、篡改甚至销毁,难以事后追踪和复原。 因此,根据电子数据容易被篡改的特性,人民法院在审查电子数据时应该把电子数据的真实性尤其是其是否被篡改作为审核重点。当然与前面关于视听资料的论述一样,只要当事人提供了证明借贷关系存在的电子数据,就可被视为本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司法解释规定的“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 (内容来源:《最高人民法院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主编:杜万华,引用0064页) 二、证人证言对民间借贷关系成立的证明力证人证言作为民事诉讼证据,虽然证明力较低,但在民间借贷案件中是当事人运用较多的证据种类。审查该类证据,应以正常人行为标准,从证人证言中辨别真伪。审查认定时,注重证言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证人与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如与当事人具有亲属关系或其他亲密关系的证人证言,证明力低于其他证人证言,数次证言内容一致的证言高于数次证言内容不一致的证言等。(内容来源:《类型化案件审判指引(商事卷)》,主编:索宏钢,引用0211-0212页)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九条【自然人之间借款合同的成立时间】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自贷款人提供借款时成立。
|